在资本市场里优秀炒股配资门户,大家都想表现得比别人精明。
各路网络大V,经常把自己预测正确的事件拿出来反复说,以表现得自己很牛逼的样子。
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也同样如此,他们很爱吹嘘自己的投资能力。
他们越是这样做,就越是显得他们过于在乎一些不该在乎的东西。比如,别人的认同。
这反而会让他们的行为变得不理性。
古人常言:“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;壁立千仞,无欲则刚”。
这其实就是展现一种“我不在乎”的心态。
这并不是说完全不在乎目标和结果,而是说,定下了目标就努力去做,但在追逐目标的过程中,能够对别人对你的看法保持冷静。
获得持久且良好的投资业绩需要我们做到两点:
1.做别人没做的事;
2.做别人也在做的事,但选择在他们不想做的时候去做。
这两点看起来很容易,但做起来非常不简单。
首先,这要求我们有一颗不在乎的心。
一、不在乎自己看起来很傻
咱们经常都能看到网络上,人们相互指责和谩骂。
而事情的开端往往只是因为别人有不同的意见。
当别人持有不同意见时,我们会条件反射般的认为别人认为我们很傻。
为了证明自己不傻,于是我们就会去争论。
让我举一个的例子吧。
互联网泡沫期间,所有人都说巴菲特是白痴,说他过时了,跟不上时代了,说他不懂技术。
然而巴菲特是怎么做的呢?
他反而就是显得很愚蠢,并且毫不在乎别人认为他很愚蠢。
有很多人忍受不了别人认为他很愚蠢。
如果读者问他个股或者行业的问题,他会来者不拒,全部回答,并表现得自己懂所有股票似的。
很多股民也常常幻想自己能抓住每一个机会,能看懂每个行业和个股。
这个时候,他们来到股市已经不是为了赚钱了,而是来获得别人认同的。
正所谓,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
说实在的,绝大多数都不知道自己买的股票为什么涨,为什么跌。
但他们总是以为自己知道,直到走势跟自己预测的相反时,他们还是不愿意承认自己错了。
二、不在乎投资组合不完美
每个人都希望打造一个完美的投资 组合,能穿越所有周期。
为了变得完美,投资者总是忙的不亦乐乎。
他们试图搞懂每一种资产,找到最优的持仓比例,踏中每一次调仓节奏。
然而,投入这么多精力,不但没有让他们的收益更高,反而更低了。
为啥呢?
因为他们把投资组合和策略搞得过于复杂化了。
事实上,无论你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让投资组合做到完美,你也不可能随时随地都能赚到钱。
当你不再执着于拥有一个“完美”的投资组合时,你就会减少需要调整的参数,从而降低做出令人后悔的决策的机会。
一个经验法则是:选择最有可能让你以最少的决策次数接近目标的策略。
举个简单的例子,红利指数的策略其实就很简单。
但简单反而让它更容易被执行,也能稳定的跑出超额。
然而,人们不懂得简单的重要性。
只要有个什么新的ETF推出,大家就很着迷,就想买。
这种行为,往往不会给你带来超额。
要懂得接受自己的不完美,并且明白,自己的组合总会在某些时候表现的不好。
同时接受投资组合的优点和缺点,尤其是在逆风期时,就得不在乎自己的收益比别人差。
三、不在乎改变带来的声誉打击
不少小伙伴应该都知道老唐。
他的业绩表现大半要归咎于白酒上的投资。
去年,他本来还持有洋河。
很多读者粉丝也跟着买入持有。
后来他发现洋河的管理层有点不厚道,于是就清仓了洋河。
他的读者一下子就炸锅了。
这些读者感觉自己被骗了似的。
其实这种心理很常见。
当你因为别人买入而持有一只股票,这个人突然清仓了,你会怎么办?
大部分人是不会跟着清仓的。
他们会找理由合理化自己的持有,并骂推荐人不厚道。怎么能叛变呢?不是说好了要价值投资,长期持有吗?
但是事物是动态变化的。
我们做投资只能是应对,不可能提前知道所有事。
后来,那些坚定持有洋河的读者,算是很惨的。
其实很多股民都在犯这样的错。
他们买入一只股票是因为别人的推荐,或者跟踪别人的实盘。
但当别人改变的时候,他们反而因为持有效应而不愿意卖出了。
所以,跟随别人炒股是一件很危险的事。即便别人是对的,但你不一定能跟着一对到底。
即便巴菲特每个季度都公布持仓,但没有几个人复制。
你看现在巴菲特已经把仓位降到很低了。
但美国的散户反而更加用于入市了。
这次不知道巴菲特还要当多久的傻逼。
当然,他这个年龄了,更加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了。
四、不在乎原因
有两种“我不知道”。
一种是:“我不知道,但我正在努力弄清楚。”
另一种是:“我不知道,也不在乎,因为它与我正在做的事情无关紧要。”
后者被低估了,但更为重要,因为它迫使你承认哪些因素确实对你的策略有影响,哪些毫无关系。
大家伙经常都问我,为什么涨,为什么跌。
很多时候,我根本就不知道,我只是在努力搞清楚而已。
但我不知道并不重要。
因为我做决策并不需要我搞懂每天涨跌的原因。
金融市场中发生的大约99%的事情都是搞不清楚的。
这就意味着你就能腾出时间专注于那1%真正重要的东西。
弄清楚你能掌控什么,并全神贯注于其上。明确哪些无关紧要,就别去理会。认清自己做不到的事,就离它远点。
预留犯错空间。
要为计划不如变化的情况做好打算。
在那之后,我就不在乎会发生什么了。
新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